联系人:黄经理
咨询电话:139-2920-3080
微信:139-2920-3080
邮箱:3690645127@qq.com
地址: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园区信息路4号
产品名称:肟菌酯杀菌剂 |
外观:无色至浅黄色透明液体 |
PH值:5.0-7.0 |
密度(25℃):1.25-1.35 g/cm³ |
稳定性:25℃下保质期 1 年 |
肟菌酯(化学名:(E)-2-{2-[6-(2-氰基苯氧基)嘧啶-4-基氧]苯基}-3-甲氧基丙烯酸甲酯,CAS号:141517-21-7)是一种白色至类白色结晶性粉末,属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。其通过干扰病原菌细胞线粒体呼吸链中细胞色素b和c1之间的电子传递,降低病原菌能量合成效率,从而减少病原菌在植物组织中的繁殖速度,延缓病害发展进程,适用于农作物病害的辅助管理。
1.通过干扰病原菌细胞线粒体呼吸链中细胞色素b和c1之间的电子传递,降低病原菌能量合成效率,减少对植物非靶标组织的剧烈影响,维持植物正常生理功能。
2.有效成分使用量15-75克/公顷(根据作物及病害类型调整),降低农药残留风险及使用成本,适合规模化农业应用。
3.在土壤中半衰期7-14天,光解半衰期4-8小时(自然光条件下),减少在环境中的长期累积,降低对非靶标生物(如蜜蜂、蚯蚓)的潜在影响。
4.可与多数常用农药(如三唑类、代森锰锌)及叶面肥复配使用,通过不同作用机制协同管理病害,避免单一成分耐药性风险。
5.施用后可在植物表面形成保护膜,延缓病原菌繁殖速度,持效期7-14天(受环境温湿度影响),减少频繁施药需求。
一、应用领域
1.谷物病害管理:用于小麦白粉病、锈病,水稻稻瘟病、纹枯病的辅助管理,降低病原菌繁殖速度,延缓病害扩散。
2.果树病害管理:适用于葡萄霜霉病、白粉病,苹果斑点落叶病、轮纹病的辅助管理,减少果实表面病斑形成。
3.蔬菜病害管理:用于番茄早疫病、晚疫病,黄瓜霜霉病、白粉病的辅助管理,维持叶片光合作用效率。
4.经济作物病害管理:适用于花生叶斑病、锈病,油菜菌核病的辅助管理,减少病原菌对产量的影响。
5.观赏植物病害管理:用于花卉白粉病、锈病,草坪褐斑病、币斑病的辅助管理,维持植物观赏价值。
二、使用方法
1.添加量:
根据作物类型、病害发展阶段及施用方式调整用量:
谷物作物:每公顷使用有效成分30-45克(如小麦白粉病初期),病害严重时可增至60克,需结合田间监测数据确定。
蔬菜作物:每公顷使用有效成分22.5-37.5克(如番茄早疫病预防期),病害发生后间隔7-10天补施一次。
2.添加时机:
预防性施用:在病害高发季节(如梅雨期、高温高湿期)前或新叶展开期施用,形成保护膜,延缓病原菌侵染。
治疗性施用:发现病害初期(如叶片出现零星病斑)立即施用,间隔7天补施一次,连续2-3次,延缓病害扩散速度。
混配施用:与内吸性农药(如苯醚甲环唑)复配时,先溶解肟菌酯,再加入其他成分,搅拌均匀后使用,避免成分分层。
包装:本品采用25KG、60KG、200KG、1000KG塑料桶装。
储存:密封存放于室内阴凉、通风、干燥处。未使用完前,每次使用后容器应严格密封。25C左右保质期12个月。
运输:本品运输中要密封好,防潮、防强碱强酸及防雨水等杂质混入。
© 2019 广东中科鸿泰新材料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(粤ICP备16036469号-6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