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系人:黄经理
咨询电话:139-2920-3080
微信:139-2920-3080
邮箱:3690645127@qq.com
地址: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园区信息路4号
产品名称:内吸性杀菌剂 |
外观:无色至浅黄色透明液体 |
PH值:5.0-7.5 |
密度(25℃):1.10-1.25 g/cm³ |
稳定性:25℃下保质期 1 年 |
本内吸性杀菌剂是一种以特定有机化合物为核心成分的制剂,其活性成分可通过植物根系吸收并传导至茎、叶等部位,或通过叶片气孔渗透进入植物体内,随蒸腾作用在体内运输分布。该成分通过干扰病原微生物细胞膜结构稳定性、能量代谢关键酶活性或核酸合成过程,降低其在植物体内的繁殖速度,从而减少病害发生风险,帮助植物维持健康生长状态。适用于农作物、果树、观赏植物等因病原微生物侵染引发的病害管理。
1.内吸传导性强:活性成分可被植物根系或叶片吸收,通过木质部或韧皮部运输至未施药部位,实现“点施面防”,降低病害扩散风险。
2.在植物体内缓慢释放并持续作用,单次施药后保护期可达15-21天,减少频繁施药对人力与环境的负担。
3.亩用量50-100毫升(稀释500-1000倍),降低农药残留风险与使用成本。
4.活性成分在土壤中降解半衰期为7-14天,对非靶标生物(如蜜蜂、蚯蚓)影响较小,符合生态可持续管理需求。
5.可与多数杀虫剂、叶面肥复配使用,通过协同作用增强综合防护效果,避免因成分冲突导致药效下降或植物药害。
一、应用领域
1.大田作物:用于水稻稻瘟病、小麦白粉病、玉米锈病等病害管理,通过灌根或叶面喷施降低病原菌在植株体内的繁殖速度。
2.果树种植:应用于苹果斑点落叶病、葡萄霜霉病、柑橘溃疡病等病害防控,保护果实品质与产量稳定性。
3.蔬菜栽培:针对番茄早疫病、辣椒炭疽病、黄瓜霜霉病等常见病害,通过滴灌或喷雾减少病原菌传播途径。
4.观赏植物:用于花卉(如玫瑰黑斑病、月季白粉病)、绿植(如龟背竹叶斑病)等病害管理,维持植物观赏价值。
5.经济作物:在烟草野火病、花生叶斑病、棉花枯萎病等病害防治中应用,降低因病害导致的减产风险。
二、使用方法
1.添加量:
根据作物类型、病害发生程度及施药方式调整用量:
大田作物:亩用量50-80毫升,稀释800-1000倍液喷雾,病害初期可适当降低稀释倍数至600倍;
蔬菜与观赏植物:亩用量50-60毫升,稀释1000-1200倍液喷雾,幼苗期稀释倍数提高至1500倍以避免药害。
2.添加时机:
预防性施药:在病害高发期前(如梅雨季节、高温高湿环境)或新叶展开期、开花前等关键生长阶段施药,建立植物体内保护屏障;
治疗性施药:发现病害初期(如叶片出现零星病斑)立即施药,间隔7-10天连续使用2-3次,确保活性成分在植物体内持续积累以控制病情发展;
混配施药:与杀虫剂或叶面肥复配时,需先稀释本产品,再加入其他成分,搅拌均匀后立即使用,避免因长时间放置导致成分反应失效。
包装:本品采用25KG、60KG、200KG、1000KG塑料桶装。
储存:密封存放于室内阴凉、通风、干燥处。未使用完前,每次使用后容器应严格密封。25C左右保质期12个月。
运输:本品运输中要密封好,防潮、防强碱强酸及防雨水等杂质混入。
© 2019 广东中科鸿泰新材料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(粤ICP备16036469号-6)